有些藥物會造成液體滯留在身體裡面,使臉及四肢出現腫脹。這時除了要告訴醫護人員外,更要特別注意皮膚的照顧,小心保護皮膚的完整性,避免破損而引起感染。
附件1常見的過敏反應有皮膚癢、發燒等;當出現急性過敏,如:出現呼吸急促、身體發熱或發燒、蕁麻疹等反應或史蒂芬強森症候群:因嚴重過敏反應而導致皮膚廣泛性脫落、壞死及黏膜糜爛等狀況,應請立即連繫醫護人員處理。
藥物本身常引起明顯的關節疼痛,症狀在用藥三個月後可逐漸改善,若疼痛嚴重可透過伸展關節、熱敷、止痛藥物緩解改善。
注射白血球生長素,刺激骨髓造血也會引起全身關節疼痛,這段期間鼓勵高蛋白飲食,待血球穩定後症狀可改善。
化療藥物、類固醇藥物都可能造成胃腸道黏膜破損,產生喉嚨痛、胃痛、腹痛、腹瀉等症狀。
宜採溫和飲食,避免刺激性食物、飲料,必要時由醫師開立藥物治療或轉介至胃腸科內視鏡檢查。
N/A
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