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骨髓性白血病

慢性骨髓性白血病(Chronic Myeloid Leukemia,CML) 好發於 40~60 歲成人,是一種骨髓增生性疾病,病程進展較慢,但若未治療,數年後可能會轉成急性白血病。發生原因是人體的「第 9 對與第 22 對染色體」發生轉位,第 9 對染色體的 ABL 基因接到第 22 對染色體上的 BCR 基因,形成帶有 BCR-ABL 融合基因的染色體片段,被稱為「費城染色體」,進而造成大量的白血球異常增生。

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早期症狀不明顯,多數病人確診時沒有症狀,常為健康檢查抽血時意外發現。病程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:

慢性期:血液及骨髓中不成熟的骨髓芽細胞只佔少數,不到 10%。臨床症狀輕微或無症狀,通常在抽血時意外發現,也有人因脾臟腫大而發現。對藥物控制效果好。

加速期:血液或骨髓中不成熟的芽細胞比例增加至 10~19%,或脾臟腫大難以控制。加速期平均約維持 3~6 個月。

急性期:隨著疾病進展,血液或骨髓中不成熟芽細胞超過 20% 以上,形同急性白血病,有時甚至在骨髓外形成腫瘤,如骨骼、淋巴結,或造成腦脊髓組織侵犯。對標靶藥物治療效果較差,有可能需要進行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。

一般來說,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病程進展緩慢的慢性癌症,經過幾年的慢性期之後才會加速惡化。在診斷後,經過控制治療,病人的生活品質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。

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緩解,可分成二個層次:

血液緩解:血液的生化檢查正常,白血球數值回復正常,血球細胞的分化也正常,恢復正常功能。

分子緩解:最理想的情況是能在一年內達到 log 值小於 -3 (即BCR-ABL的分子小於0.1%),之後如果能繼續降至 -4或是-4.5以下、甚至是-5以下(-5一般為此分子檢測的極限)則預後通常相當好。

目前治療方法是以標靶治療為主,可以防止癌化白血球持續增生,反應好的病人依醫師指示持續用藥,甚至有機會在服藥五年後停藥。若治療效果不彰,則轉換其他第一代或第二代標靶藥物,或進行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。

常見的治療方式如下,請點選了解

  • 標靶治療

    針對血癌細胞表面抗原的表現,或是有特殊的融合蛋白,而設計的藥物,稱之為標靶治療。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:第一類是小分子抑制劑;第二類是單株抗體或雙特異性抗體。

    治療藥物 (點選藥物名稱可觀看更多資訊喔) Dasatinib (柏萊) SprycelImatinib (基利克、癌微可) Glivec, IvicNilotinib (泰息安) Tasigna

    國內藥物使用的先後順序與健保給付條款有關,每位病人的狀況不盡相同,可與您的醫護團隊多加討論,以打造個別化的治療計畫喔!

  •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

    透過高劑量化學治療或加上全身放射線治療,清空骨髓造血細胞,再把含有捐贈者「造血幹細胞」的正常骨髓或周邊血液,像輸血一樣輸給病人,來重建造血系統及免疫功能。 了解更多

希望護照APP

行動版選單開關